潇洒的担担面君

废话连篇

我在青春期暴躁不安的时候,曾经因为某些事情,一度想要质问自己的父母,为什么未经同意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,有没有考虑过我是否愿意成为他们的女儿。

不过因为当时并不够暴躁,最后也没敢把话说出口。现在想想,幸好没有说过。

昨天和朋友聊到自己这两年心态好像突然变得很“庸俗”,尤其是在家庭关系的事情上。过去津津乐道的日常恐婚恐育和父母皆祸害那套,突然对我没那么有说服力了,转而变成修身齐家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。

怎么说呢,是在渐渐意识到这世界上的事情,不是都能以好坏来衡量的,它们大多数都无法被框进一套标准的价值衡量指标之中。父母子女,是从出生开始就高于一切的亲密关系,抛开血缘不谈,再没有哪两个人的关系亲近到这种地步,连恋人都会有摩擦有分歧,何况是家人。第一次做子女遇上第一次做父母的,新手上路,难免怠慢,渐渐就会生出芥蒂。

我过去想说那些话,都是看见了芥蒂。总想是他们仗着自己的任性生了我,还以如此粗暴而无知的态度对待我,实在称不上合格。恨不得世界上多留一门父母资格考试,最好能把他们送去统一培训。其实心里又是爱恨交织的,他们有时候不合格,有时候好像又能完成许多超纲的事。

现在觉得,父母子女的关系,其中残忍、温情、冷漠、无私,其实很难用利益得失来分析、评判,它太精密、太微妙了。

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,总要无端承受父母所犯下的错误,并且在之后的人生里耿耿于怀,发誓自己会变成更好的父母。生育和抚养其实是个治愈的过程,幼小的生命中再次被倾注爱意,成为父母的我们也无法避免地,再次犯错。于是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也会变成耿耿于怀的对象。而在成为父母之后,基于角色的转换,作为父母的子女也会开始和父母达成和解。养儿方知父母恩,大体就是这个道理。

这样层层循环,和轮回一样。

我爸妈最近在家里翻修房子,五十来岁的两个人,像鸟雀建巢那样乐此不疲。我想到了我在那幢房子里度过的暴躁不安的青春期,想到人实在是过于脆弱敏感的生物,脆弱到要去质问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。如果一切回溯到动物性的状态下,能有力量引你来到人世间,难道不是值得狂喜的事情?

甚至,我想有机会的话,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父母,尝试着孕育、创造、承担责任。与这个充满缺憾的自己达成和解,也与充满缺憾的父母达成和解。

就像我妈说的,在她自己的人生逐渐变得固定、重复、无趣的时候,是新的生命给了她希望,让她又看到创造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。




评论(10)

热度(30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